油田化学杂志社
 
/ / /
 
 
期刊名称:油田化学
主办单位: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;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
国内刊号:CN:51-1292/TE
国际刊号:ISSN:1000-4092
出刊日期:季刊
期刊级别:
CA 化学文摘(美)(2024)
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(2023-2024年度)(扩展版)
北京大学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》来源期刊: 1992年(第一版),1996年(第二版),2000年版,2004年版,2008年版,2011年版,2014年版,2017年版,2020年版
期刊荣誉:Caj-cd规范获奖期刊
 
《油田化学》简介
《油田化学》于1984年创刊,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,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和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(四川大学)主办,向国内、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。
《油田化学》期刊立足服务石油工业,充当石油工业与化学化工、生物生化及工程之间的桥梁,报道的领域包括钻井、固井、采油、集输和油田污水处理、腐蚀与防护等领域的新技术、新方法和新产品及其应用技术。《油田化学》为应用技术性期刊,以应用技术为主,兼顾应用理论与相关的基础理论,目前所设栏目有:研究论文(含简报);专论与综述;企业与产品;研究机构与成果。
数据库收录
《油田化学》期刊在该学科领域一直受到广泛好评,首批进入并一直保持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(中国科技核心期刊)、中文核心期刊(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),入选美国《石油文摘(PA)》、美国《化学文摘(CA)》、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(JST)》、荷兰《文摘与引文数据库(Scopus)》、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CSCD)》、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-CNKI、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-维普、万方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。
期刊获奖
   2013、2015、2018年连续3届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评为"优...查看详情
 
/ 稿 / /
 
《油田化学》投稿须知
《油田化学》报道油气钻井、开采、集输、贮运过程中使用化学剂和化学方法(含化学、生化、生物剂和方法)以及相关科学技术成果;涉及钻井完井液,固井水泥浆,一次、二次、三次采油用剂,注入水处理,原油破乳脱水,集输、贮运中的化学处理,腐蚀与防护,油气储层保护中的化学问题,油气田环境保护的化学问题,化学剂分析鉴定等众多领域;涵盖从应用基础研究、化学剂和工艺技术研究开发、应用性能评价、结构性能关系到现场试验,推广应用的所有环节。
1 栏目设置
《油田化学》为应用技术性期刊,以应用技术为主,兼顾应用理论与相关的基础理论,目前所设栏目有:研究论文(含简报);专论与综述;企业与产品;研究机构与成果。
2 投稿须知
2.1 来稿内容从未公开发表。按惯例,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但未正式出版或在内部刊物上发表的论文,仍可视为未公开发表的论文。论文作者应是论文报道的研究工作的主要参加者或专论、综述的撰写人,一般不超过6人,一旦投稿原则不再修改作者,尤其第一作者。实验研究论文作者的署名应符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的规定并由本单位审查确认。每位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、所在省市(县)及邮政编码均需注明。
2.2稿件的审理费与版面费一起收取,若退稿则不再收审稿费。
2.3 来稿一经受理即通过E-mail发送“收稿回执”,本刊收到审理费后呈同行专家和本刊负主编审定。3个月内函告作者审理结果。本刊对拟刊用的稿件将提出修改意见,修改稿必须尽快返回,如何有特殊情况不返回或延迟返回的,请发送邮件至编辑部邮箱,2个月内不返回者按自行退稿处理,而一旦修改稿返回了就必须负责到底,不能中途说不发就不发了,这样会很浪费编辑的工作。在修改稿正式发表之前,本刊有权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改,并请作者校对时认定。作者若无特殊声明,将视为同意被国内外各种文摘刊物和文献数据库摘引和收录,不再另付稿酬。
2.4 稿件一经正式发表,本刊将付稿费,同时赠送当月期刊,方便作者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学术交流。
3 文稿要求
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应具有创新性,应阐明研究工作的背景及意义,主题鲜明,突出重点,条理清晰,各类标题齐全;实验内容应详实。
3.1实验研究中所用的化学、生化药剂,菌种、菌液、配方物、岩心应明确指出,至少应充分界定,其中:(1)化学、生化药剂:给出化学名称、品级、生产厂家(特殊制剂);(2)菌种:给出微生物学种属或给出代号、类别(好氧、厌氧、兼性)、特性(如解烃、产表面活性剂等);(3)菌液:说明发酵菌种、菌数;(4)工业化学剂:给出化学剂功能名称、代号或牌号、有效成分含量、主要物性指标等;(5)配方物:指出剂型、主要组分名称、含量,功能添加剂,配液用水;(6)岩心:储层岩心的来源、预处理及有关的组成;人造岩心制作材料、方法及表面性质。
3.2 指出专用仪器的型号、生产厂家或公司。
3.3 简要介绍实验测试方法:指明方法名称和执行的标准或依据的文献资料;如该方法的条件要明确。
3.4 指明实验数据的处理,注意采用测定仪器和方法得到的数据的有效位数。
3.5 在研究论文中不论以何种方式(插图、表或在行文中夹叙)表达实验结果(实验数据),获得该实验结果所使用的实验体系、实验方法及条件、数据处理均应先作说明。在发表黏度数据时,应指出测定温度和剪切速率。
3.6 本刊发表的研究论文中常出现化学剂应用性能对比数据。这些数据是在该项研究的特点条件下取得的,不能看作对该项研究中所用对比药剂(工业品或实验室样品)的评价,也不能用于该对比药剂的评价。
3.7图表内容不能重复,图的数量一般不应超过5幅。图表位置与行文同行,通栏排版。图题在图下方、表题在表上方。
3.8 文中使用的物理量、单位及其符号必须符合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定标准”(1995年7月新版)。外文符号的文种、正斜体、黑白体、大小写和行文中的上下角标必须规范,对易混淆者请用红笔特殊标明。
3.9图的实验点大小适宜,线条均匀,图的尺寸一般为4.6 cm(宽)×6.5cm(高);照片须黑白分明,图像清晰,将照片贴在稿件行文中(暂不受理彩色照片)。刻度朝里,加上右坐标。图题目和横纵坐标题目均用中文。
3.10 中、英文摘要都应是报道性摘要,包含四个要素:研究目的、研究方法、研究结果、研究结论。对目的、方法的介绍宜简明扼要,对结果、结论的介绍应是具体的、实质性的,但不引用论文中的图、表、公式及化学反应式(除非这是论文中研究结果的表达形式)和参考文献。中文摘要最多可达450~500字;英文摘要对照中文摘要写作。
3.11 提供关键词5~8个,中、英文关键词要对应,分别置于中、英文摘要之后。
3.12 第一页地脚处注明作者简介:第一作者及非第一作者的通讯联系人的姓名、出生年、性别、现职务、现职称、最高学历(就读学校、专业、毕业年份、所获学位),现从事的研究和科技工作领域,通讯地址。另请提供通讯联系人的固定电话、手机号码、电子邮件地址,以便联系。
3.13 恰当引用参考文献,并在正文中注明出处,且按在文内引用的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,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(勿用自动编号功能)。非公开出版物请勿引用。
文末参考文献编写格式的规范,执行国家标准GB/T 7714—2015和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技术规范CAJ-CD B/T 1-1998。常用各类参考文献格式如下:
期刊论文:作者. 论文题[J]. 期刊名, 年份, 卷号(期号):起页码-止页码.
专 著:作者. 书名[M]. 出版地:出版社,出版年:引证页码.
学位论文:作者. 论文题[D]. 保存地:保存机构,年份:引证页码.
专 利:作者(专利申请者). 专利题:专利国别代号 专利号[P]. 公告日期(年-月-日).
论文集中的论文:作者. 论文题[C]//编辑者. 论文集名. 出版地:出版社, 出版年:页码.
作者为1~3人时全部抄录, 超过3人时抄录前3人,加“,等”,“, et al”等字样。作者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。中国人名的名写全,如LI Shuanggui;英文作者名字,姓全部大写,名首字母缩写,如:TACHIBANA R。
举例如下:(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用英文半角符号,如“, . : ()”,, . :后面加空格)
[1] 朱怀江, 杨静波, 曲波, 等. 3种新型聚合物驱油效率对比研究[J]. 油田化学, 2003, 20(1): 35-39.
[2] SARMA H K, YAZAWA N, MOORE R G, et al. Screening of three light-oil reservoirs for application of air injection process by accelerating rate calorimetric and TG/PDSC tests [J]. J Can Pet Technol, 2002, 41(3): 50-62.
[3] 徐同台, 赵忠举. 21世纪国外钻井液和完井液技术[M]. 北京: 石油工业出版社, 2004: 305-314.
[4] STAHL G A, SCHULZ D D. Water-Soluble Polymers for Petroleum Recovery[M]. New York: Plenum Press, 1988: 147-160.
[5] 潘伟义. 弱凝胶深部调剖作用机理研究[D]. 北京: 中国地质大学, 2006: 17-19.
[6] 路群祥, 黄青松, 张文玉, 等. 无机延迟硅酸凝胶堵调剂: CN 200410029654.3[P]. 2005-01-12.
[7] PEIFFER D G, LUNDBERG R D, SEDILLO L, et al. Fluid loss control in oil field cements: US 4626285[P]. 1986-03-16.
[8] 李兆敏, 王登庆, 林日亿, 等. 氮气泡沫流体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[C]//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国际会议论文集. 东营: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, 2006: 273-282.
[9] YEKTA A, XU Bing, MINNIK M A. The structure of telechelic associating polymers in water [C]//WEBBER S E, MUNK P, TUZAR Z. Solvents and self-organization of polymers. Dordrecht/Boston/London: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, 1996: 319-325.
[10] SHYEH-YUNG J G. Mechanisms of miscible oil recovery: Effects of pressure on miscible and near-miscible displacements of oil by carbon dioxide [C]//SPE Latin America and Caribbe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nference. Argentina, 1991: 17-19.
[11] 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. 信息与文献 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素集: GB/T 25100—2010[S]. 北京: 中国标准出版社, 2010: 2-3.
[12]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. 岩心分析方法: SY/T 5336—2006[S]. 北京: 中国标准出版社, 2006: 28-60.
点击在线投稿

 

 
/ / /
 
/ / /
 
 
/ / /
 
 
 
 

(c)2008-2018 聚期刊

 

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JUQK.NET

 

免责声明: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;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;另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告知!